高級中學語文問答題每日一練(2019.05.08)

來源:考試資料網(wǎng)
1.問答題

宿命①我靠在昏暗、潮濕的小矮墻上,我正在思考我的人生--我是一頭豬。我們祖輩都一樣,有著極其悲慘的宿命。②宿命,宿命。③我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我只需要吃好睡好,每天重復著同樣的事,日復一日……看著同伴們漸漸飆肥的身材,我卻始終壯不起來,我有著自己的思想。我不愿臣服于我的宿命,因為我深知,我的自由之日便是我受死之時。④夜幕降臨,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了我被屠夫送進了屠宰場。那兒陳列著一行一行的豬頭,一列一列的豬肉,我明白,我們身上的豬頭、豬肉、豬腸通通不是我們的,除了我們自己的靈魂。我一個激靈醒了過來。⑤夜色朦朧,我站在豬圈門口,揮灑冷汗。同伴一個一個都睡著了,我沐浴著從斷崖處吹來的山風,我的靈魂在內(nèi)心燥動不安。我似乎看見了狼在斷崖上嗥叫。我也情不自禁,擺正了姿態(tài),嗥叫了一聲,同伴們瑟瑟發(fā)抖,癡迷的眼神望著我,顯得很害怕。他們一定以為我患上了豬瘟,或者以為我是一只披著豬皮的狼。我沒有解釋什么,因為我只是順從我內(nèi)心的靈魂罷了。⑥我決定要逃跑。⑦“什么?”同伴們瞪著眼睛驚恐地看著我,此刻的我站在豬圈門口,繼續(xù)沐浴我的清風。我知道他們不會理解我,就像人們不理解韓寒一樣,我和他一樣,都是叛逆的少年。就像汪國真說的:要輸就輸給追求,要嫁就嫁給幸福。我的內(nèi)心似乎更堅定了。⑧明天,明天。⑨晚霞的紅艷如期而至,濃薄的霧氣沒忘記給大地披上一層灰色的帷幕。我趁著夜色,拱開了豬圈門,玩命似的往斷崖飛奔,迎面來的是涼爽的清風。逃跑時我回頭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親,從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肯定的目光,似乎是我做了她想做卻又不敢做的事情。⑩斷崖的清風不像豬圈,豬圈里的風夾雜著濕氣和污臭。我擺正了狼的英姿,不斷嗥叫,因為我戰(zhàn)勝了我的宿命,我順從了我內(nèi)心的靈魂。⑩心里有個聲音一直在嘀咕:“你戰(zhàn)勝了你自己的宿命,多么值得?。?rdquo;⑥夜幕下的斷崖,依稀可見幾顆星星,這勇敢的靈魂花,此時此刻,開得到處都是。
問題:1.在第③⑤段中有兩個錯別字,請找出來并改正;第⑨段中有一個病句,找出并改正。2.請給本篇習作寫一個評語。

2.問答題

(教學設計題)閱讀材料,完成1~3題。戴望舒《雨巷》原文: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寒漠、凄清,又惆悵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飄過這女郎;/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課文介紹《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這首詩寫的是梅雨季節(jié)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單元介紹這個單元主要學習現(xiàn)代新詩,新詩是五四前后才出現(xiàn)的。新詩的"新"是相對古典詩歌而言,"新"在用白話寫詩,擺脫了古典詩詞嚴整格律的束縛,比較適合表達現(xiàn)代人的思想感情。新詩繼承古典詩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為了追求適合現(xiàn)代生活的表達形式,詩人更多的是目光向外,不斷接受外來影響并努力融化在民族風格中。五四之后對外國詩歌的大量翻譯和介紹,促進了中國新詩的發(fā)展。這里選錄毛澤東的一首詞,正好可以與新詩進行比照。讀詩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學習用精練的語言和新穎的意象來表達情意。鑒賞詩歌應在反復朗誦的基礎(chǔ)上,著重分析意象,同時品味語言,發(fā)揮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詩歌與青年有天然的聯(lián)系,少男少女喜歡用詩的語言來表達豐富的情感。有興趣的話,不妨動動筆,學習寫寫新詩?!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的相關(guān)規(guī)定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xiàn)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guān)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學生情況高一年級,班額45人教學條件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PPT,播放視頻、音頻文件。
問題:1.請為本篇詩歌教學設計一則課堂結(jié)束語,并說明課堂結(jié)束語設計的原則。
2.請為這則詩歌教學設計閱讀教學目標,并指明教學重難點。
3.請為這首詩歌教學設計一個思考題(需給出答案),并說明設計意圖。

3.問答題

(教學設計題)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原文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已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guān)。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蛎碥?,或樟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課文介紹本文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5)第二單元第四課,同單元的課文還有《滕王閣序》《逍遙游》《陳情表》。《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這篇文章作于作者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后的生活情趣和內(nèi)心感受,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chuàng)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單元說明這個單元主要學習古代抒情散文。所選課文時代不同,文體不一,所抒發(fā)的感情也各有不同:有回歸田園的樂趣,有才士不遇的悲情,有人世滄桑的感慨,有不懈追求的壯志,也有友情與親情的抒發(fā)。語言或典雅華麗,氣韻靈動;或沉郁頓挫,令人回腸蕩氣;或娓娓道來,質(zhì)樸自然。所有這些,都是古人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讀來仍能感人肺腑。閱讀這些作品,要悉心體會,注意領(lǐng)略其中不同的文體風格和語言韻味。最好能夠熟讀成誦,這樣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發(fā)的真摯情感?!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的相關(guān)規(guī)定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了解并梳理常見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和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學生情況高二年級,50人。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條件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幻燈片,播放視頻、音頻文件等。
問題:
1.根據(jù)上述材料,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并說明依據(jù)。
2.依據(jù)教學目標設計本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簡要說明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方式。
3.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完成【研討與練習】?!狙杏懪c練習】結(jié)合已學過的《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等,說說你心中的陶淵明是怎樣一個人,并談談你對古代歸隱現(xiàn)象的看法。

4.問答題

讀《離騷》教學實錄(節(jié)選).完成問題。師:剛才大家在朗讀的時候了解到詩人流露的獨特情懷了嗎?生:其實,沒學這首詩也能了解屈原的情懷啊,誰不知道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呢?師:這首詩情感的起伏,你能體會到嗎?生:好像沒感覺。師:同學們希望老師怎樣去教這篇課文呢?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們希望從中可以得到些什么?生:我覺得老師最好不要直接給我們翻譯或者讓我們翻譯詩中的句子,因為很難翻,又有方言詞,翻譯后肯定詩歌的味道就沒了,聽起來也會很累、很枯燥。但是,我又覺得如果不翻譯,這首詩我們很難看懂,而且在積累文言詞語方面也會有損失,會學得很心虛。我希望老師能用點新方法。師:那好,我們就把學習重點放在了解屈原的獨特情懷上。因為詩歌字面意思較難理解,所以我們讓這首詩盡量變得短些,這樣就可以少一點要翻譯的字詞。請同學們嘗試一下,看能否對文中的詩句進行壓縮.留下你覺得足以說清作者意圖的話。(學生埋頭動筆,然后討論了一段時間)生:我來改改前面幾句。我將這些句子壓縮成了“高陽苗裔,皇考伯庸。攝提孟陬,庚寅吾降?;视[余度,錫余嘉名。名余正則,字余靈均”。
問題:分析教師是如何引領(lǐng)學生走進文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