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社會主義
B.新村主義
C.民族主義
D.民粹主義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0年
A.聯(lián)日容共
B.聯(lián)俄容共
C.聯(lián)美排俄
D.聯(lián)美排共
A.張作霖
B.馮國璋
C.段祺瑞
D.譚延闿
A.浙江省
B.福建省
C.四川省
D.湖南省
A.鄭觀應
B.康有為
C.王韜
D.梁啟超
最新試題
新文化運動曾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其實質(zhì)是針對()。
某中學學生在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陳獨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為對象的刊物時,看到其中有這樣一句話:“篤古不變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進之民,方興未已。”他們對這句話中“變”的內(nèi)涵產(chǎn)生了爭議。甲說:“這里的變就是要變革教育制度。”乙說:“不對,這里的變是要變革政治制度?!北f:“不對,這里的變是要變革思想觀念?!倍≌f:“你們都不對,這里的變是要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彼娜酥杏^點正確的是()。
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的什么內(nèi)容?
圖2人物與圖3人物相比,兩者在對待儒家綱常禮教方面各有什么特點?造成這種不同特點的根源是什么?
下列言論,符合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思想主張的是()。
圖1所示雜志是誰創(chuàng)辦的?主要以宣傳什么思想為主?
任何一種思想的傳播無不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發(fā)生,任何一種思想理論在其傳播過程中無不烙上了主體性選擇的烙印。在中國,最早選擇馬克思主義的“主體性”因素主要是()。
魯迅在《吶喊》自序中寫道:“他們正辦《新青年》,然而那時仿佛不特沒有人來贊同,并且也還沒有人來反對,我想,他們(或)許是感到寂寞了……”這反映出新文化運動的一個局限性是()。
1934年,國民黨的一位高官批判某歷史事件時說:“大部分均系破壞工作,以致吾國固有之文化摧毀無余”。他批判的是()。
圖2中的人物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