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70歲,因“突發(fā)右側肢體麻木、乏力6小時,伴言語不清、流涎、頭痛,嘔吐1次”來診。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0年,平時堅持服用降壓藥。查體:嗜睡,右側鼻唇溝淺,頸軟,右側肢體肌力3級,肌張力低,腱反射減弱,病理反射未引出。
在急診室檢查時患者昏迷,左側瞳孔擴大,對光反射消失,診斷最可能為()
A.左顳葉鉤回疝
B.右顳葉鉤回疝
C.小腦扁桃體疝
D.枕骨大孔疝
E.小腦幕裂孔上疝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患者女性,70歲,因“突發(fā)右側肢體麻木、乏力6小時,伴言語不清、流涎、頭痛,嘔吐1次”來診。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0年,平時堅持服用降壓藥。查體:嗜睡,右側鼻唇溝淺,頸軟,右側肢體肌力3級,肌張力低,腱反射減弱,病理反射未引出。
最有可能的診斷是()
A.腦出血
B.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
C.腔隙性腦梗死
D.腦血栓形成
E.腦梗死
患者男性,62歲,因“突發(fā)頭痛,伴惡心、嘔吐1天,加重伴意識不清6小時”來診。查體:血壓160/100mmHg(1mmHg=0.133kPa),檢查不合作,昏迷,一側瞳孔稍大,光反射消失,對側肢體刺痛反應消失。
禁忌的檢查方法是()
A.CT
B.EEG
C.MRI
D.顱腦X線檢查
E.腰椎穿刺
患者男性,62歲,因“突發(fā)頭痛,伴惡心、嘔吐1天,加重伴意識不清6小時”來診。查體:血壓160/100mmHg(1mmHg=0.133kPa),檢查不合作,昏迷,一側瞳孔稍大,光反射消失,對側肢體刺痛反應消失。
首先需做的輔助檢查是()
A.MRI
B.EEG
C.CT
D.DSA
E.腰穿
患者男性,62歲,因“突發(fā)頭痛,伴惡心、嘔吐1天,加重伴意識不清6小時”來診。查體:血壓160/100mmHg(1mmHg=0.133kPa),檢查不合作,昏迷,一側瞳孔稍大,光反射消失,對側肢體刺痛反應消失。
如果該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考慮病因為()
A.腦血流量增加
B.腦梗死
C.腦水腫
D.腦出血
E.腦積水
患者男性,62歲,因“突發(fā)頭痛,伴惡心、嘔吐1天,加重伴意識不清6小時”來診。查體:血壓160/100mmHg(1mmHg=0.133kPa),檢查不合作,昏迷,一側瞳孔稍大,光反射消失,對側肢體刺痛反應消失。
診斷首先考慮的是()
A.癲癇
B.顱內壓增高癥
C.腦炎
D.急性青光眼
E.腦積水
最新試題
不宜采取的診療措施是()
提示:眼科確定患者雙側視神經(jīng)萎縮,雙目失明。腰椎穿刺腦脊液涂片、培養(yǎng)未發(fā)現(xiàn)厭氧菌及其他微生物,抗酸染色陰性,顱內壓增高達520mmHg(1mmHg=0.133kPa),白細胞數(shù)50×109/L,蛋白含量0.52g/L(升高),葡萄糖含量1.6mmol/L(下降);血常規(guī):白細胞數(shù)10.97×109/L,中性粒細胞0.703(略升高);HIV、血清學梅毒指標陰性;影像學未見顱內占位和強化表現(xiàn),但腦室狹小。結合以上描述,該患者的治療措施是()
提示:強化顱腦CT顯示腦基底池、側裂腦脊液密度略增高,局部有點片狀強化;右側顳頂葉低密度灶密度欠均勻,間雜鈣化的高密度灶。低密度灶包膜有環(huán)狀強化,鄰近腦組織有低密度水腫表現(xiàn)。MRI強化則顯示在腦基底池、側裂腦池出現(xiàn)長T1、長T2信號,局部結構紊亂;右側顳頂葉長T1、長T2類圓形病灶,邊緣無明顯強化,病灶周圍水腫明顯。MRS未見到典型結核改變。此時的診療應選擇()
提示:經(jīng)過8周廣譜抗生素治療后,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計數(shù)8.5×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略高,為0.75。腦脊液壓力200mmHg(1mmHg=0.133kPa),色清亮,糖和蛋白含量正常,白細胞計數(shù)0.5×106/L,以單核為主。復查強化MRI示腦組織左側額下葉一直徑3cm囊性實質占位,周圍水腫消失,囊腫有壁,強化下顯示壁明顯比第一次檢查增厚。查體:意識清楚,生命體征平穩(wěn),不發(fā)熱,頸強直減輕,右側肢體肌力3級。腦膜刺激征陰性。應盡快做的處理包括()
患者入院后應常規(guī)進行的檢查有()
最可能的診斷是()
提示:綜合檢查結果考慮梅尼埃病診斷成立??山o予的治療方案是()
其最主要的病因是()
提示:患者經(jīng)內科治療后仍有頑固性眩暈,擬行前庭神經(jīng)切斷術??刹扇〉氖中g入路有()
確診最主要的依據(j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