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30歲,漁民,持續(xù)發(fā)熱20天,伴畏寒、腹痛腹瀉,查體溫39.3℃,脈搏82次/分,心肺(-),腹平軟,肝肋下1cm,脾肋下未捫及,白細胞16×109/L,紅細胞4.6×1012/L,血小板119×109/L,中性粒細胞0.45,淋巴細胞0.20,嗜酸性粒細胞0.35。
如進行病原學治療,應做哪項檢查,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
A.心電圖
B.血常規(guī)
C.腎功能
D.肝膽超聲波檢查
E.血清電解質檢查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某男,30歲,漁民,持續(xù)發(fā)熱20天,伴畏寒、腹痛腹瀉,查體溫39.3℃,脈搏82次/分,心肺(-),腹平軟,肝肋下1cm,脾肋下未捫及,白細胞16×109/L,紅細胞4.6×1012/L,血小板119×109/L,中性粒細胞0.45,淋巴細胞0.20,嗜酸性粒細胞0.35。
如檢查支持診斷,病原學最佳治療選擇是()
A.抗生素治療
B.喹諾酮類藥物治療
C.抗結核藥物治療
D.吡喹酮治療
E.阿苯達唑
男21歲,持續(xù)發(fā)熱半個月,體溫36.5~40℃,晚上為甚,早晨正常,伴腹痛,糞便稀2~4次/天,一月前曾到達洞庭湖區(qū)湖邊洗手,體查:肝肋下2cm,觸痛,脾肋下側位可及,血象Hb120G/L,WBC17×109/L,中性粒細胞占0.4,淋巴細胞0.2,嗜酸性粒細胞占0.40。
作為發(fā)熱的原因可能性最小的是()
A.急性血吸蟲病
B.結核
C.傷寒
D.肝膿腫
E.病毒性肝炎
男21歲,持續(xù)發(fā)熱半個月,體溫36.5~40℃,晚上為甚,早晨正常,伴腹痛,糞便稀2~4次/天,一月前曾到達洞庭湖區(qū)湖邊洗手,體查:肝肋下2cm,觸痛,脾肋下側位可及,血象Hb120G/L,WBC17×109/L,中性粒細胞占0.4,淋巴細胞0.2,嗜酸性粒細胞占0.40。
為確診最重要的檢查是()
A.腹部B超
B.肝功能
C.肝炎病毒學檢查
D.環(huán)卵沉淀試驗
E.血培養(yǎng)
A.急性血吸蟲病
B.慢性血吸蟲病
C.晚期血吸蟲病
D.腸阿米巴病
E.細菌性痢疾
A.結腸透析治療+抗感染藥物治療
B.加大利尿藥劑量+口服氨基酸治療
C.抗感染藥物+口服氨基酸治療
D.大量放腹水+抗感染藥物治療
E.大量放腹水+靜脈輸注白蛋白治療
最新試題
治療措施包括()
該病的特效治療藥物是()
除對癥支持治療外,擬行殺蟲治療,可選擇的藥物是(提示反復腹腔積液檢查,腹腔積液沉渣中找到絲蟲蟲體片段1次,診斷為絲蟲病所致腹腔積液。)()
根據(jù)病史及上述血、骨髓檢查結果,診斷為(提示入院后多次血培養(yǎng)、骨髓培養(yǎng)未見細菌生長。骨髓常規(guī)檢查顯示粒系增生,NAP積分增高。骨髓活檢顯示造血組織增生正常。血檢瘧原蟲(-)。外周血及骨髓薄血片姬姆薩染色可見紅細胞表面及血漿中有大量紫褐色小體。)()
目前考慮的診斷為(提示血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正常,AFP正常;HBsAg(-),抗HCV(-)。腹部CT:肝右葉及左內(nèi)葉、尾狀葉均為一巨大低密度影所占據(jù),密度不均,直徑約16cm,邊界清楚,邊緣有散在鈣化灶,右葉中央為更低密度之液性區(qū)。胸部X線片:右肺上、下葉各一圓形高密度影,直徑約2.5cm。)()
泡球蚴對人體的危害包括()
為明確腹腔積液的原因,應首先進行的檢查是()
最可能的診斷是()
為明確診斷,一般應進行的檢查項目包括()
根據(jù)初步檢查結果,主要考慮的疾病是(提示外周血白細胞分類:E0.06;肝、腎功能:正常;腹腔積液:乳白色,相對密度1.033,李凡他試驗(+),細胞計數(shù)1200×106/L,細胞分類:中性粒細胞0.16,淋巴細胞0.72,間皮細胞0.12。腹部B型超聲:肝表面光滑,形態(tài)正常,門靜脈12mm,脾肋間厚38mm,胰腺大小、形態(tài)正常,無腫物,大量腹腔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