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中學音樂章節(jié)練習(2018.03.13)

來源:考試資料網
參考答案:本題屬于課堂教學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每位授課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突發(fā)事件”...
3.問答題

【課題名稱】《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漢族民歌》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漢族民歌的學習與探究,激發(fā)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2)通過欣賞、演唱、比較、探究、交流等活動,感受和了解漢族南北民歌的風格特點、形成原因及發(fā)展。
二、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漢族南北民歌的風格特點。
(2)用探究的學習方式了解漢族南北民歌風格特點的形成原因。
三、教學過程
(一)以“小舞臺”的形式導入
(1)用“中國民歌賽歌會”的表演方式,與學生共同演唱一組中國民歌。
(2)教師參與“小舞臺”表演,演唱江蘇民歌《茉莉花》。
(3)賽歌會小結,引出課題:《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漢族民歌》。
(二)探究漢族南北民歌的風格特點
(1)欣賞江蘇民歌《茉莉花》。
(2)比較兩首《茉莉花》。
①學唱東北、江蘇《茉莉花》的主旋律。
②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兩首《茉莉花》在旋律進行、節(jié)奏、風格上各自的特點。
③交流總結。
南方民歌:細膩、柔和,旋律以級進為主。
北方民歌:豪放、粗獷,旋律起伏較大。
(3)欣賞分辨北方民歌和南方民歌。
①欣賞南方民歌《孟姜女》《無錫景》和北方民歌《腳夫調》《上去高山望平川》。
②請學生區(qū)分其不同并進行交流。
(三)探究漢族南北民歌風格形成的原因
(1)討論形成漢族南北民歌不同風格的原因。
(2)師生交流。
①地理環(huán)境與民歌風格的形成有關。
②地方方言與民歌風格的形成有關。
③補充影響民歌風格形成的其他因素。
④小結:地理環(huán)境對民歌風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地方方言與民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人們的性格、生產方式等都影響了民歌風格的形成。
(四)民歌的發(fā)展
(1)請學生說說運用民歌素材創(chuàng)作的歌曲曲目。
(2)唱唱運用民歌素材創(chuàng)作的歌曲。
(3)從不同角度欣賞幾首運用民歌素材創(chuàng)作的比較有影響力的音樂作品。
①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花兒與少年》片段。
②大型山水實景演出的《印象?劉三姐》花絮片段。
③民歌《茱莉花》片段。
(五)學生談感想
(六)課堂小結

參考答案:(1)優(yōu)點:本教學課例的教學過程非常充實。運用“小舞臺”--“中國民歌賽歌會&rdq...
4.問答題

對下列課例進行點評分析。
愛爾蘭民間舞蹈--踢踏舞
[教學目的]
1.通過對愛爾蘭民族經典音樂劇《大河之舞》選段的欣賞與分析,激發(fā)學生對踢踏舞學習的興趣:
2.學習踢踏舞基本動作,能夠掌握踢踏舞的舞步特點;
3.培養(yǎng)節(jié)奏的表現力和舞蹈的創(chuàng)編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和創(chuàng)編踢踏舞。
[教具]
多媒體;幻燈片;自制剪切的音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歡迎同學們走進音樂與舞蹈的課堂,現在就讓我們跳起熱身韻律舞蹈。(播放剪切的《肯肯圓舞曲》,隊伍集合成上課的形式。)
師:首先我們來做一組游戲,老師這里有幾張紙條,分別是不同的情景與情感的要求。規(guī)則:用你的身體上的任何一個部位打擊出符合要求的節(jié)奏。(每一組選兩名同學,分別找兩組同學即興表演。)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歸納一下:節(jié)奏在音樂中起到怎樣的作用?(學生分別歸納,闡述節(jié)奏在音樂中的作用。)
師:節(jié)奏就像我們人身體中的骨骼,人假設沒有了骨骼就無法挺直身體,無法站立,節(jié)奏在音樂中起到一種支撐的作用。節(jié)奏不但在音樂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舞蹈中也具有巨大的魅力。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種節(jié)奏感非常強的愛爾蘭民間舞蹈。
二、引出課題
師:請同學們欣賞一段音樂劇并思考兩個問題:
1.影片播放的舞蹈屬于哪類舞蹈?
2.這種舞蹈給人在視覺和聽覺上各有什么感覺?
(播放音樂劇《大河之舞》。)
學生思考回答后,老師歸納:影片播放的舞蹈屬于踢踏舞。視覺--舞態(tài)變化多姿,腳下的步伐靈巧、多變;聽覺--音樂輕快,節(jié)奏性非常強,給人一種釋放激情的感覺。
展示課題:愛爾蘭民間舞蹈--踢踏舞。
三、介紹愛爾蘭踢踏舞《大河之舞》(幻燈片配合)
1.介紹舞王邁克·弗萊利。
介紹愛爾蘭踢踏舞,就一定要介紹舞王邁克·弗萊利。這個1958年7月16日出生的美國愛爾蘭移民后裔,將自己最富個性與創(chuàng)意的舞姿帶進了傳統(tǒng)的愛爾蘭踢踏舞中。作為《大河之舞》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第一代領舞,他在《大河之舞》中展現了他作為舞者的才華。
2.介紹《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是當代最具有愛爾蘭民族風格的經典音樂劇,它敘述了愛爾蘭祖先與大自然抗爭,以及經歷戰(zhàn)爭、饑荒等各種苦難后,重建民族偉業(yè)的經歷。"大河"指的是愛爾蘭的母親河里蘇河,"舞"指的是愛爾蘭的踢踏舞。1995年《大河之舞》在首都柏林的波音劇院首演,結果大獲成功。對于真心喜愛愛爾蘭踢踏舞并想跳好愛爾蘭踢踏舞的朋友們,要明白愛爾蘭踢踏舞首先是IrishDance,然后才是踢踏舞!
四、踢踏舞的創(chuàng)作
師:其實,踢踏舞的創(chuàng)編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難,有很多踢踏舞是來源于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當我們初步熟悉一些基本的踢踏舞步之后,就可以用腳下的節(jié)奏,夸張地演繹生活中的故事。接下來我們就欣賞一段吉恩·凱利的《雨中曲》。
(播放影片。)
五、學習踢踏舞基本舞步(配合節(jié)奏感鮮明的DISCO曲)
1.介紹踢踏舞的基本知識:
2.手臂的韻律練習:
3.學習跟打擊、趾肚直拍;
4.學習直踢踏:
5.表情特點:以昂首低眉來表現女性的孤芳自賞,以低首揚眉來表現女性的春心萌動。
六、創(chuàng)編表演
1.分組創(chuàng)編。提示:借用踢踏舞的形式夸張表現生活中的點滴現象。
2.以匯報演出的形式展示舞蹈作品,相互觀摩和交流。
七、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初步認識了踢踏舞。用腳靈活地敲擊出節(jié)奏,夸張地表現出作者的內心情感,舞態(tài)變化多姿,步伐靈巧多變,音樂的輕快與節(jié)奏的突出等構成了踢踏舞的特點。踢踏舞是與我們生活非常接近的一種舞蹈,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生活,發(fā)現身邊具有節(jié)奏性的東西,每一個同學都可以用你對節(jié)奏不同的理解,演繹自己創(chuàng)編的踢踏舞。

參考答案:從整體上說,該課對舞蹈藝術基本特征的把握,對音樂與舞蹈之間關系的理解,對舞蹈鑒賞、表演、編創(chuàng)的有機結合與處理,都有一定的...
6.問答題

依照《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分析下面的教學過程,提煉出教學目標,并進行點評。
秋思
[教學過程]
1.背《秋思》。介紹作者及作品的歷史背景。
2.討論詞的寓意和感情,有感情地吟誦(模仿古詩詞吟誦),探討在聲調上的表現力,集體或個人各種形式吟誦。
3.討論《秋思》每一句中表現的聲響(如烏鴉叫聲、流水、西風、馬蹄聲以及表現人的哀嘆、思愁的聲音)和畫面(有表現的),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分四組,每一組畫一句(最后兩句由一個組畫)。建議小組共同構思,是共同畫一幅還是每人單獨畫后集體評出小組代表畫,用什么方法畫,由學生自己定。
4.各組展示,介紹本組的構思,自我評價(比較滿意和不足的地方),其他組分析和建議(如何修改)。根據時間決定是課上還是課下再修改。
5.分兩組,每組用人、打擊樂器(包括音條樂器,也可選用其他藝術類樂器)、各種自制聲響為這首詞編一個配樂朗誦,并排練成一個小作品,朗誦形式由小組決定。
6.各組表演,并圍繞表現詞的意境和感情方面來討論、評價。
7.討論:怎樣用身體動作表現這首《秋思》?在配樂朗誦的基礎上,用舞蹈來表現,分組設計并排練,教師到各組觀察,主要是看舞蹈編排是否圍繞歌詞所表達的情感(可以啟發(fā),但不能包辦代替)。各組表演,并討論、評價和修改建議。
8.為這首詞配曲,先將詞的節(jié)奏定下來,再給do、re、mi、sol、la五聲音階幾個音,根據字的四聲高低配曲調。學唱自己編配的歌曲。
9.教師出示由作曲家編配的歌曲《秋思》(已有谷建芬、舒澤池兩個作品)。教唱歌曲(由于學生對詞已非常熟悉,且嘗試過自己編配,一般學唱會比較快)。
10.討論作曲家歌曲的創(chuàng)作特點(可通過比較這兩首風格各異的作品來分析,如節(jié)奏、曲調、音階、音程、旋律走向,以及唱法等)。
11.全班分成舞蹈組、器樂伴奏組、唱和朗誦等幾個小組,用作曲家寫的歌曲進行創(chuàng)編。
12.創(chuàng)作一個詩樂舞作品《秋思》。先共同討論一個總體構思,如選擇哪一首歌曲,準備唱幾遍,有無前奏、間奏、尾聲(器樂)……然后分組創(chuàng)編、排練,再總排合成。
13.討論和總結:(1)這首詞的藝術特點。與所學過或知道的古詩詞比較,也可與現代國內外詩詞比較。(2)這個單元都使用了哪些藝術手段?它們在表現這首詞時有什么是共通的?(情感)又有哪些是不同的?(表現手段、形式)有什么特點?

參考答案:(1)教學目標①探討《秋思》所表現的情感,并嘗試運用其他音樂手段來表現,如為詞配曲、配樂伴奏等,通過這些活動進一步探討音...
10.問答題

【課題名稱】《雪絨花》
【教學內容】彈唱歌曲《雪絨花》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運用吉他彈唱歌曲《雪絨花》,做到演奏與演唱配合較為默契。
2.學習并初步掌握在吉他上演奏C大調的三個功能和弦(主和弦、下屬和弦、屬七和弦)。
二、教學重點彈唱歌曲《雪絨花》。
三、教學難點較為準確地運用三個功能和弦為歌唱伴奏。
四、教學過程
(一)宣布課題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學習彈唱歌曲《雪絨花》。希望大家能夠初步掌握這首歌曲的演唱和伴奏,為課下進一步熟練地彈唱這首歌曲打好基礎。
(二)教師示范彈唱
(三)學生做探究性學習
(1)評價教師彈唱的藝術表現如何。
(2)探討彈唱中的實際困難有哪些(不知道歌曲中的伴奏和弦及和弦的彈奏位置)。
(3)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互動式地學習“分解和弦”“掃弦”“切音的方法”“三個功能和弦的按弦位置”等知識技能內容。
(4)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相關知識,并明確知識要點。
(5)教師引導學生彈奏C大調的三個功能和弦。
學生演奏之前,教師引導學生認真定弦,并且經過集體校音后再進入集體練習。
主和弦(C和弦):左手無名指按二弦三品,中指按三弦二品,食指按五弦一品。
下屬和弦(F和弦):左手指橫切,無名指按二弦三品,小指按三弦三品,中指按四弦二品。
屬七和弦(G和弦):無名指按一弦三品,中指按二弦二品,食指按六弦一品。
(教師講解和弦按位置,然后帶領大家進行練習)
和弦連接練習:C和弦→G和弦→C和弦→F和弦→G和弦→C和弦。
練習前,教師提示學生:在轉換和弦時,左手要放松;轉換和弦的位置要準確、及時;先用慢速度練習,而后再逐步加快速度。
(四)分段練習《雪絨花》的伴奏
(1)第1-16小節(jié)學生視譜自學或互動地學習彈奏。(教師巡回輔導)教師引導學生集體彈奏。一部分同學彈伴奏,另一部分同學唱歌。練習兩遍后互換。全體學生集體自彈自唱。
(2)第17-32小節(jié)練習伴奏音型:教師示范彈奏,學生學習實踐。學生視譜自學或互動地學習彈奏。(教師巡回輔導)
教師引導學生集體彈奏。一部分同學彈伴奏,另一部分同學唱歌。練習幾遍后互換。全體學生集體自彈自唱。
(五)完整地彈唱歌曲《雪絨花》
(六)觀賞影片《音樂之聲》中與演唱《雪絨花》有關的兩個片段觀賞后進行簡單的評議。評議中,要明確自己在彈唱中存在什么差距,應該學習哪些藝術表現方法,應該達到怎樣的一種藝術表現水平。
(七)再次完整地彈唱歌曲《雪絨花》
(八)布置課后練習有感情地彈唱《雪絨花》;注意演唱和伴奏的關系:演唱為主,伴奏為輔,二者相輔相成。

參考答案:(1)優(yōu)點:本教學課例的教學過程非常充實、緊密,能夠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去設計教學,通過教師的引導,一步步地讓學生們了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