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餾分越重,其自燃點越高。
A. 正確
B. 錯誤
2. 石油蒸餾塔是簡單精餾塔。
A. 正確
B. 錯誤
3. 減粘裂化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更多的輕質油品。
A. 正確
B. 錯誤
4. 焦化爐的爐管結焦對爐出口溫度控制沒影響。
A. 正確
B. 錯誤
5. 備用泵盤車應盤120度。
A. 正確
B. 錯誤
6. 各組烴類的相對密度是有相當差別的,當分子中碳原子數(shù)相同時,()的相對密度最大。
A. 烷烴
B. 烯烴
C. 環(huán)烷烴
D. 芳香烴
7. 為了保證石油蒸餾塔的拔出率和各側線產品的收率,進料在汽化段必需有足夠的()。
A. 汽化率
B. 流量
C. 溫度
D. 壓力
8. 焦炭塔頂壓力突然超高是由于()。
A. 焦炭塔沖塔
B. 加熱爐注水量大
C. 加熱爐溫度突然上升
D. 加熱爐注水量小
9. 催化原料的族組成一般指() 。
A. 烷烴、環(huán)烷烴和芳香烴
B. 烷烴、烯烴和芳香烴
C. 烯烴、環(huán)烷烴和芳香烴
D. 烷烴、烯烴和環(huán)烷烴
10. 脫硫、脫氮、脫金屬和烯烴飽和反應哪個最難進行() 。
A. 脫硫
B. 脫氮
C. 脫金屬
D. 烯烴飽和
11. 提高反應氫分壓,下述措施不正確的是()。
A. 提高系統(tǒng)總壓
B. 提進料
C. 多排放廢氫
D. 氫油比增大
12. 重整催化劑中毒后不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有()。
A. 重整在線氣中水量迅速上升
B. 總溫降迅速下降
C. 穩(wěn)定塔底油芳烴含量迅速下降
D. 氫純度迅速下降
13. 重整催化劑中氯的作用是促進()作用。
A. 環(huán)化
B. 異構
C. 脫氧
D. 裂解
14. 氣體精制的主要目的是()。
A. 脫硫
B. 脫氧
C. 脫氮
D. 脫去膠質瀝青質
15. 潤滑油的燃點一般比閃點高() 。
A. 10~20℃
B. 20~30℃
C. 30~40℃
D. 40~50℃
16. 以下各反應中()是放熱反應。
A. 五員環(huán)烷烴脫氫異構
B. 六員環(huán)烷脫氫
C. 烷烴脫氫環(huán)化
D. 烷烴異構
17. 再生溫度高,說明熱量()。
A. 平衡
B. 不足
C. 過剩
D. 損失
18. 加氫裂化過程中,隨著轉化率的升高,噴氣燃料中的芳烴含量()。
A. 升高
B. 先升高再下降
C. 下降
D. 先下降再升高
19. 閃點()可燃液體稱為易燃液體。
A. 大于45℃
B. 小于等于45℃
C. 小于45℃
D. 等于45℃
20. 當加氫催化劑需要從反應器全部卸出再生時,反應器內的溫度不得高于()。
A. 49℃
B. 38℃
C. 89℃
D. 75℃
21. 在石油加工過程中,可以采用()等方法除去油品中的硫化物。
A. 酸堿洗滌
B. 催化加氫
C. 催化裂化
D. 催化氧化
22. 原油中的氮化物包括()。
A. 堿性氮化物
B. 非堿性氮化物
C. 氮的氧化物
D. 氮單質
23. 原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包括()。
A. 全部氧化物
B. 酸性氧化物
C. 堿性氧化物
D. 中性氧化物
24. 柴油機內燃料的燃燒過程包括()。
A. 滯燃期
B. 急燃期
C. 緩燃期
D. 后燃期
25. 無鉛車用汽油分為()三個牌號。
A. 90號
B. 93號
C. 95號
D. 97號
1. 從加氫反應器床層的溫升可看出反應的深度和催化劑活性情況。
A. 正確
B. 錯誤
2. 加氫裂化和加氫精制過程都可以得到質量優(yōu)良的產品。
A. 正確
B. 錯誤
3. 重整催化劑遇硫會中毒,因此預加氫催化劑可以預硫化,而重整催化劑不需硫化。
A. 正確
B. 錯誤
4. 在重整反應器中發(fā)生的芳構化反應都是吸熱反應,因此提高溫度對生產芳烴有利,所以應盡量提高反應溫度。
A. 正確
B. 錯誤
5. 重整反應為體積增大的反應,降低壓力有利于脫氫反應的進行,因此在生產中采用調節(jié)壓力控制重整轉化率。
A. 正確
B. 錯誤
6. 對于CB-6,CB-7催化劑將氣中水含量控制在()較適宜。
A. 20~35ppm
B. 20~30ppm
C. 25~35ppm
D. 25~40ppm
7. 下列組分辛烷值由高到低的順序是()。
A. 甲苯>;環(huán)已烷>;已烷
B. 環(huán)已烷>;已烷>;甲苯
C. 環(huán)已烷>;甲苯>;已烷
D. 已烷>;環(huán)已烷>;甲烷
8. 原料中()的吸附能力強而反應速度卻低,長時間的停留在催化劑上,不易脫附,甚至縮合成焦炭,使催化劑失去活性。
A. 環(huán)烷烴
B. 烯烴
C. 烷烴
D. 芳烴
9. 伴隨著氫轉移的反應便是大分子烯烴、環(huán)烷烴和芳烴的() 其反應結果是這些大分子不斷放出氫,最終變成焦炭。
A. 芳構化反應
B. 烷基化反應
C. 縮合反應
D. 裂化反應
10. 芳烴精餾原料要求不帶水,同時要求()。
A. 含芳烴99.9%
B. 含芳烴99.8%
C. 含非芳烴小于等于0.2%
D. 含非芳烴小于等于5.5%
11. 含硫量為()的原油成為含硫原油。
A. 低于5%
B. 0.5%--2.0%
C. 高于2%
D. 高于0
12. 含有大量膠質、瀝青質的渣油可用于生產()。
A. 潤滑劑
B. 石蠟
C. 石油焦
D. 瀝青
13. 汽油的抗爆性用()來表示。
A. 辛烷值
B. 餾程
C. 氣液比
D. 蒸氣壓
14. 汽油的初餾點和()餾出溫度反映汽油的啟動性能。
A. 10%
B. 50%
C. 90%
D. 干點
15. 柴油的抗爆性用()烷值表示。
A. 十三
B. 十四
C. 十五
D. 十六
16. 石蠟主要由()以上正構烷烴、少量短側鏈異構烷烴構成。
A. C13
B. C14
C. C15
D. C16
17. 溶劑油按其餾程的()餾出溫度或干點分為六個牌號。
A. 50%
B. 70%
C. 85%
D. 98%
18. ()是唯一能生產石油焦的工藝過程。
A. 焦炭化
B. 熱裂化
C. 減黏裂化
D. 熱重整
19. ()反應是催化裂化汽油飽和度較高的主要原因。
A. 芳構化
B. 氫轉移
C. 異構化
D. 裂解
20. ()反應有利于汽油辛烷值的提高。
A. 氫轉移
B. 異構化
C. 芳構化
D. 裂解
21. 裂解反應中各類烴()的反應速率最大。
A. 烯烴
B. 環(huán)烷烴
C. 正構烷烴
D. 芳香烴
22. 對于碳原子數(shù)相同的各族烴,吸附能力的大小順序為()。
A. 單烷基單環(huán)芳烴>;稠環(huán)芳烴>;稠環(huán)環(huán)烷烴>;烯烴>;單環(huán)環(huán)烷烴>;烷烴
B. 稠環(huán)芳烴>;稠環(huán)環(huán)烷烴>;烯烴>;單烷基單環(huán)芳烴>;單環(huán)環(huán)烷烴>;烷烴
C. 單烷基單環(huán)芳烴>;稠環(huán)芳烴>;單環(huán)環(huán)烷烴>;稠環(huán)環(huán)烷烴>;烯烴烷烴
D. 烷烴>;單環(huán)環(huán)烷烴>;稠環(huán)芳烴>;稠環(huán)環(huán)烷烴>;烯烴>;單烷基單環(huán)芳烴
23. ()反映汽油在氣缸中蒸發(fā)的完全程度。
A. 初餾點
B. 50%餾出溫度
C. 90%餾出溫度
D. 干點
24. 評定汽油腐蝕性的指標有()。
A. 酸度
B. 硫含量
C. 銅片腐蝕
D. 水溶性酸堿
25. 石油瀝青的性能指標有()
A. 安定性
B. 針入度
C. 伸長度
D. 軟化點
1. 旋渦泵調節(jié)流量的手段是調節(jié)旁路閥。
A. 正確
B. 錯誤
2. 加氫精制和加氫裂化的反應完全相同。
A. 正確
B. 錯誤
3. 一般認為燃燒速度就是單位面積上和單位時間內燒掉的可燃物質的數(shù)量。
A. 正確
B. 錯誤
4. 空速是指每小時進入反應器的原料油量與反應器催化劑藏量之比。
A. 正確
B. 錯誤
5. 常減壓蒸餾裝置中,初餾塔頂壓力下降,冷后溫度降低,初餾塔底液位上升,汽油產量減少,干點上升。
A. 正確
B. 錯誤
6. 丁苯脫烷基速率最快的是()。
A. 正丁苯
B. 異丁苯
C. 仲丁苯
D. 叔丁苯
7. 液化氣中的硫化物主要為(),可用化學或吸附的方法除去。
A. 硫化氫
B. 金屬硫化物
C. 硫醇
D. 二硫化物
8. 在()催化劑存在下,異丁烷和丁烯發(fā)生烷基化反應生成異辛烷。
A. 濃硫酸或氫氟酸
B. 濃硝酸或氫氟酸
C. 濃硫酸或鹽酸
D. 濃硝酸或鹽酸
9. 熱烷基化最初不使用催化劑,在()℃高溫和17-30MPa高壓條件下進行。
A. 200-300
B. 300-400
C. 400-500
D. 500-600
10. 疊合反應的主要原料是()。
A. 乙烯和丙烯
B. 丙烯和丁烯
C. 乙烯和丁烯
D. 乙烯、丙烯和丁烯
11. 在烯烴的疊合反應過程中,()沒有催化活性。
A. 正磷酸
B. 焦磷酸
C. 偏磷酸
D. 以上全部
12. 臨界回收塔中加熱溫度要嚴格控制在()。
A. 溶劑的臨界溫度
B. 稍高于臨界溫度1-2℃
C. 稍低于臨界溫度1-2℃
D. 臨界溫度上下1-2℃
13. 瀝青相蒸發(fā)時須加熱至()℃以防止發(fā)生泡沫。
A. 100-150
B. 150-200
C. 200-250
D. 250-300
14. 丙烷脫瀝青時升高操作溫度,會使()升高。
A. 溶劑密度
B. 溶解能力
C. 脫瀝青油收率
D. 脫油瀝青收率
15. 理想溶劑的要求不包括()。
A. 受熱時不易分解、變質
B. 黏度小
C. 和精制油品之間有盡可能大的密度差
D. 較高沸點
16. 近年來工業(yè)溶劑精制過程使用的溶劑不包括()。
A. 酚
B. 糠醛
C. 石油醚
D. N-甲基吡咯烷酮
17. 以下哪種情況會使臨界溶解溫度升高?()
A. 稠環(huán)芳烴數(shù)量增加
B. 烴類側鏈長度增加
C. 芳香環(huán)數(shù)量增加
D. 環(huán)烷環(huán)環(huán)數(shù)增加
18. 在糠醛精制時,對重質油料采用()的溶劑比。
A. 2.5-3.5
B. 3.5-6
C. 6-7.5
D. 7.5-9
19. 溶劑脫蠟過程中,溶劑需滿足()。
A. 黏度足夠高
B. 沸點足夠低
C. 低溫下對蠟的溶解度小
D. 低溫下對油的溶解度小
20. 當原料油中含有()地蠟時,蠟已完全成為針狀結晶。
A. 1%
B. 5%
C. 5%-10%
D. 10%-20%
21. 原油中()含量越多,原油的顏色越深。
A. 膠質和瀝青質
B. 蠟
C. 含硫化合物
D. 含氮化合物
22. ()屬于石油酸。
A. 醛類
B. 酮類
C. 酚類
D. 酯類
23. 催化劑的雙功能指的是重整催化劑同時具備()活性和()活性。
A. 加氫、脫氫
B. 裂化、異構化
C. 蒸汽轉化活性
D. 縮合生焦活性
24. 原油鹽類的存在對加工過程存在()危害。
A. 管壁形成鹽垢
B. 造成設備腐蝕
C. 影響石油產品質量
D. 造成蒸餾塔的操作不穩(wěn)定
25. 減壓蒸餾操作的主要目標是()。
A. 提高拔出率
B. 提高分餾精確度
C. 降低能耗
D. 調節(jié)回流量
1. 催化裂化催化劑的性能評定主要包括催化劑的活性、比表面、選擇性、穩(wěn)定性、抗重金屬能力、粒度分布和抗磨損性能這六個方面。
A. 正確
B. 錯誤
2. 提高抽提貧溶劑量時需要考慮回流芳烴量的大小。
A. 正確
B. 錯誤
3. 重整原料中含有的砷,銅、鉛等化合物,會使催化劑喪失活性,通過再生催化活性不可以恢復。
A. 正確
B. 錯誤
4. 任何物質在相同溫度下的飽和蒸汽壓都相等。
A. 正確
B. 錯誤
5. 催化裂化的反應時間對產品的產率和收率都沒有影響。
A. 正確
B. 錯誤
6. 渣油餾分是指沸點()的餾分。
A. 小于200℃
B. 200-350℃
C. 350-500℃
D. 大于500℃
7. ()主要用于求油品的真臨界溫度。
A. 質量平均沸點
B. 體積平均沸點
C. 實分子平均沸點
D. 立方平均沸點
8. ()用于求取油品的特性因數(shù)和運動黏度。
A. 實分子平均沸點
B. 中平均沸點
C. 立方平均沸點
D. 體積平均沸點
9. 黏度比最常用的是50℃與()℃油品的運動黏度的比值。
A. 70
B. 80
C. 90
D. 100
10. 生成焦炭的主要物質不包括()。
A. 蠟質
B. 瀝青質
C. 膠質
D. 芳香烴
11. 人為規(guī)定()的十六烷值為0。
A. 正十六烷
B. α-甲基萘
C. 異辛烷
D. 正庚烷
12. 將重質油通過裂化反應得到輕質油品的裝置稱為()。
A. 原油分離裝置
B. 重油輕質化裝置
C. 油品調和裝置
D. 油品改質及油品精制裝置
13. 大慶原油的主要特點是()。
A. 凝點高
B. 硫含量高
C. 瀝青質含量高
D. 重金屬含量高
14. 恩氏蒸餾的本質是()。
A. 簡單汽化
B. 漸次汽化
C. 間歇精餾
D. 連續(xù)精餾
15. 根據(jù)平衡汽化曲線,不可以確定()。
A. 油品在不同汽化氯時的溫度
B. 泡點溫度
C. 露點溫度
D. 干點溫度
16. 分餾塔底的溫度是塔頂產品的()。
A. 泡點
B. 露點
C. 干點
D. 沸點
17. 熱加工主要包括()三個過程。
A. 熱裂化
B. 減黏裂化
C. 焦炭化
D. 熱疊合
18. 熱裂解反應是指烴類分子發(fā)生()鍵的斷裂。
A. C-C
B. C-H
C. C=O
D. C=C
19. 影響減黏裂化的工藝操作條件主要有()
A. 裂化溫度
B. 裂化壓力
C. 反應時間
D. 反應深度
20. 催化裂化過程中的主要反應有()。
A. 裂解反應
B. 異構化反應
C. 氫轉移反應
D. 芳構化反應
21. 分子篩按其組成及晶體結構不同分為()。
A. A型
B. X型
C. Y型
D. 絲光沸石
22. 催化裂化催化劑失活的主要原因有()。
A. 活性成分流失
B. 水熱失活
C. 結焦失活
D. 毒物引起的失活
23. 催化裂化裝置的三器包括()。
A. 釜式反應器
B. 提升管反應器
C. 沉降器
D. 再生器
24. 影響加氫過程主要的工藝條件有()。
A. 反應溫度
B. 反應壓力
C. 反應空速
D. 反應氫油比
25. 催化重整過程中發(fā)生的主要反應有()。
A. 芳構化
B. 異構化
C. 加氫裂化
D. 縮合生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