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構件的尺寸、位置
B.預埋件數(shù)量、位置
C.構件的外觀缺陷
D.構件的連接及構造做法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應按分層澆筑厚度分別進行振搗,振動棒的前端應插入前一層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應小于50mm
B.振動棒應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勻振搗;當混凝土表面無明顯塌陷、有水泥漿出現(xiàn)、不再冒氣泡時,可結束該部位振搗
C.振動棒與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振動棒作用半徑的0.5倍;振搗插點間距不應大于振動棒的作用半徑的1.4倍
D.應根據(jù)混凝土澆筑高度和澆筑速度,依次從下往上振搗
A、隱蔽工程驗收和技術復核
B、對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C、根據(jù)施工方案中的技術要求,檢查并確認施工現(xiàn)場具備實施條件
D、施工單位應填報澆筑申請單,并經(jīng)監(jiān)理單位簽認
E、核對配合比,確認砼強度等級
A、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應在接頭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B、墻、柱、梁鋼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鋼筋網(wǎng)交叉點應全部扎牢;板上部鋼筋網(wǎng)的交叉點應全部扎牢,底部鋼筋網(wǎng)除邊緣部分外可間隔交錯扎牢
C、梁、柱的箍筋彎鉤及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點應沿縱向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構件同一表面,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超過50%
D、填充墻構造柱縱向鋼筋宜與框架梁鋼筋共同綁扎
E、梁及柱中箍筋、墻中水平分布鋼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鋼筋距構件邊緣的距離宜為50mm
A.箍筋彎折處的彎弧內(nèi)直徑不應小于縱向受力鋼筋直徑的2.5倍
B.對一般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于90°,彎折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設防及設計有專門要求的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于135°,彎折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和75mm的較大值
C.圓柱箍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的錨固長度,兩末端均應作135°彎鉤,彎折后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構件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
D.拉筋兩端彎鉤的彎折角度均不應小于135°,彎折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拉筋直徑的10倍
A.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1.25
B.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1.30
C.鋼筋的屈服強度標準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大于1.30
D.鋼筋的最大力下總伸長率不應小于9%
最新試題
對于混凝土結構試驗,尤其是抗裂性能試驗,開裂判斷是試驗現(xiàn)象觀測的重點。()
方木和原木結構包括齒連接的(),屋面木骨架及上弦橫向支撐組成的木屋蓋,支承在磚墻、磚柱或木柱上。
試件混凝土的開裂判斷不可采用的方法為()
層板按彈性模量定級的規(guī)定包括()
結構材料性以劣化的監(jiān)測可根據(jù)需要選擇下列方法,其中不包含的為()
當需要進一步核實試件的材性參數(shù)時,可在試驗完成后直接從()鉆取混凝土芯樣或截取鋼筋試樣,補充進行力學性能測試。
動力特性測試方案應明確測試目的、主要測試內(nèi)容、測試儀器和設備、測試方法以及測試點布置等。()
大體積高強混凝土配合比試配和調整時,宜控制混凝土絕熱溫升不大于50℃()
對預拌補償收縮混凝土,攪拌時間應比普通混凝土的攪拌時間延長30s以上。()
木結構的使用環(huán)境分為三級:HJⅠ、HJⅡ及HJⅢ,其中HJⅠ:木材和復合木材在地面以上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