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褶皺形式、疏密程度及其軸向與洞室軸向的交角不同,對圍巖穩(wěn)定性的影響不同
B.洞室通過斷層時,其走向與洞軸交角越小,則洞內破碎帶寬度出露越長,影響越大
C.破碎帶物質膠結情況及碎塊性質直接影響洞室的穩(wěn)定性,由堅硬巖塊或膠結組成的破碎帶穩(wěn)定性比較好,否則應按松散介質處理
D.斷層及較大的軟弱結構面對洞室圍巖的穩(wěn)定具有決定性作用,一般來說,洞室軸線與其夾角大于25°時最不利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按完整程度分級為較完整性的不進行主要結構面分級
B.按完整程度分級為完整性差的不進行主要結構面分級
C.按完整程度分級為較破碎的不進行主要結構面分級
D.按完整程度分級為破碎的不進行主要結構面分級
A.節(jié)理、裂隙、地下水、巖石強度
B.巖石特性、地質構造、水的作用、巖體應力
C.斷層、節(jié)理、地下水、應力
D.巖石強度、地質構造、水的作用、巖體應力
A.垂直應力有隨深度線性增加的變化關系
B.水平應力隨深度的變化關系比較復雜,一般在地殼淺部,特別是構造活動區(qū),大多數(shù)情況水平應力大于垂直應力,這種現(xiàn)象隨深度而變化,當達到一定深度后,水平應力開始小于垂直應力。這個轉變點的深度稱為臨界深度,不同地區(qū)臨界深度不同
C.在地殼深部水平應力與垂直應力也不會趨于一致
D.在深切河谷區(qū)的河床底部往往有很大的水平應力,分為應力釋放區(qū)、應力集中區(qū)和應力平衡區(qū)
理論和實踐證明,不同斷面形狀的洞體,在兩側、角點、洞頂及洞底分別出現(xiàn)壓應力和拉應力,圖是圓形洞和直墻拱頂式洞體壓應力和拉應力受力圖,標示正確的是()。
A.1與2均為壓應力區(qū)
B.1為壓應力區(qū),2為拉應力區(qū)
C.1為拉應力區(qū),2為壓應力區(qū)
D.1與2均為拉應力區(qū)
A.巖體是由結構面和結構體組成的地質體,常為節(jié)節(jié)裂隙面、層面、片理面,甚至為斷層面結構面所切割,這些結構面是影響圍巖穩(wěn)定性的重要因素
B.結構面??煞譃楹芏嘟M,根據(jù)其成因、充填物及間距、寬度、強度、連續(xù)性等情況不同,先分析其對圍巖穩(wěn)定性的影響程度,然后決定洞室位置和洞軸方向
C.在堅硬巖石中,只要考慮巖體結構的影響,可以不考慮圍巖應力的影響,地應力影響不大
D.巖質軟弱的巖石體和結構面一樣,同樣是對穩(wěn)定越控制作用的因素,在應力較大的情況下可引起圍巖較大的變形甚至失穩(wěn)
最新試題
隧洞沿線和地下廠房的鉆孔應進行地下水動態(tài)觀測,觀測時間不得少于()個水文年。
如圖所示,某地開挖大跨度圓形隧洞,要先確定開挖后洞壁的應力值,為此,在附近相同高程的試驗洞做了應力測試,測得天然狀態(tài)下鉛直應力δ=1.4MPa,水平應力δH=2MPa,A點為洞頂,與水平線夾角為90°,B點與水平棧夾角為0°,C點與水平線夾角為45°。試算開挖洞壁A、B、C三點處的應力分別為()。
某無壓引水洞出口段,巖性為泥質粉砂巖和粉砂質泥巖互層,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為50MPa,引水洞洞徑為8m,上覆巖體多為泥質粉砂巖和粉砂質泥巖互層,試根據(jù)水利水電工程經驗計算上覆巖體最小厚度為()m。
當圍巖的強度應力比()時,出現(xiàn)應力超限,形成塑性區(qū),圍巖穩(wěn)定性差的情況。
如圖所示,當洞室軸線與褶曲軸線重合時,有以下幾種不同情況,其中,1號洞室過背斜軸部,2號洞室置于背斜的翼部,3號洞室沿向斜軸線開挖,三個洞室工程地質條件相對較好的是()。
某電站引水隧洞灰?guī)r段,壓力水頭50m,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平均值為108MPa,現(xiàn)場測試的巖體縱波波速為4300m/s,室內測試巖塊縱波波速為5100m/s,巖體節(jié)理不甚發(fā)育,多閉合,平直光滑,沿節(jié)理面有線狀水流,經節(jié)理玫瑰花圖判定,主要節(jié)理面走向與洞軸線夾角為65°,節(jié)理面傾角多在50°左右,延伸長度多小于3m,站址區(qū)的地應力以水平應力為主,最大主應力為14MPa,判定其圍巖類別并評價其圍巖的穩(wěn)定性()。
當水工有壓隧洞受到洞內水壓力的作用時襯砌就向巖石方向變形,襯砌一定會遭到巖石的抵抗,巖石對襯砌產生一定的反力,稱之為彈性抗力。巖石彈性抗力的大小常用彈性抗力系數(shù)k表示。下列關于彈性抗力系數(shù)的說法,不準確的是()。
地下洞室圍巖監(jiān)測包括洞內監(jiān)測和洞外監(jiān)測,下述內容不是洞內監(jiān)測的是()。
在層狀巖體中,圍巖的破壞形式多以彎曲與折斷為主,下列關于彎曲與折斷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地質分析法是圍巖穩(wěn)定分析方法之一,在對地層巖性的分析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