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000元
B、68000元
C、78000元
D、37000元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車船稅
B、礦產(chǎn)資源補償費
C、房產(chǎn)稅
D、城市維護建設稅
A、應付款項
B、預付賬款
C、應收賬款
D、預收款項
最新試題
2×11年1月1日,甲公司發(fā)行了10萬份、每份面值為100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每份的發(fā)行價格為110元,可轉換公司債券發(fā)行3年后,每份可轉債可以轉換為5股甲公司普通股(每股面值為1元),發(fā)行日,甲公司確定的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為985萬元,2×13年12月31日,甲公司該項可轉債的負債成份的賬面價值為990萬元。2×14年1月2日,該可轉換公司債券全部轉為甲公司股份。則在轉股時甲公司應確認資本公積(股本溢價)的金額為()。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長城公司2011年1月1日發(fā)行面值60萬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8%、每年年末付息且到期還本的普通公司債券,發(fā)行價款總額為64萬元,另外支付發(fā)行費用2萬元。已知(P/A,7%,3)=2.6243,.(P/A,6%,3)=2.6730,(P/F,7%,3)=0.8163,(P/F,6%,3)=0.8396。2011年12月31日長城公司因發(fā)行該公司債券應確認的財務費用是()。
2015年12月1日,某公司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fā)行了短期融資券,發(fā)生交易費用35萬元。若該公司將該短期融資券指定為交易性金融負債,則支付的交易費用應借記()科目。
嘉禾公司系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2012年12月末盤點時發(fā)現(xiàn),因管理不善造成一批庫存材料霉爛變質,該批原材料實際成本為200萬元,收回殘料價值15萬元(不考慮收回材料的進項稅額),保險公司賠償170萬元。該批毀損原材料的凈損失是()。
下列各項涉及交易費用會計處理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仁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仁達公司")相關交易或事項如下。(1)2013年1月1日發(fā)行了50萬份每份面值為100元、分期付息、到期一次還本的可轉換公司債券,發(fā)行價格總額為5100萬元,發(fā)行費用為40萬元。該債券期限為3年,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止;可轉換公司債券的票面年利率為:第一年1%,第二年2%,第三年3%;利息從2014年起于每年1月1日支付;每份債券均可在債券發(fā)行1年后轉換為該公司普通股,初始轉股價為每股10元,股票面值為每股1元。該公司發(fā)行該債券時,二級市場上與之類似但沒有轉股權的債券的市場利率為5%。(2)發(fā)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所籌資金用于某機器設備的技術改造項目。該項目已于2012年12月開工,2013年1月1日支出5060萬元用于該項目。2013年12月31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3)2014年1月1日,仁達公司支付2013年度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4)2014年12月31日,債券持有人將該可轉換公司債券的50%轉為仁達公司的普通股,相關手續(xù)已于當日辦妥;已知在轉換股份時2014年的利息已經(jīng)計提但尚未支付。未轉為仁達公司普通股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持有至到期,其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于到期時(2015年12月31日)一次結清。假定:①仁達公司采用實際利率法確認利息費用;②每年年末計提債券利息和確認利息費用;③債券持有人若在當期付息前轉換股票的,應按債券面值和應付利息之和除以轉股價,計算轉換的股份數(shù);④不考慮其他相關因素;⑤(P/F,5%,1)=0.9524;(P/F,sP6,2)=0.9070;(P/F,5%,3)=0.8638;(P/F,6%,1)=0.9434;(P/F,6%,2)=0.8900;(P/F,6%,3)=0.8396。要求(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1)計算仁達公司發(fā)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時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的公允價值。(2)計算仁達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應分攤的發(fā)行費用。(3)編制仁達公司發(fā)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時的會計分錄。(4)計算仁達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負債成份的實際利率并編制2013年末確認利息費用的會計分錄。(5)編制仁達公司2014年12月31日可轉換公司債券轉換為普通股股票時的會計分錄。(6)編制仁達公司2015年末與該項可轉換公司債券相關的會計分錄。
甲公司為籌集資金于2011年1月1日發(fā)行了面值為1000萬元、票面利率為6%、期限為3年的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一般公司債券。發(fā)行價格為1047.84萬元,當日市場上同類債券的市場利率是4%,該應付債券2012年末的攤余成本是()。
下列各項稅金中,構成相關資產(chǎn)成本的有()。
下列關于可轉換公司債券的說法或做法,正確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