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政府領導
B、統(tǒng)一管理
C、分級負責
D、分部門負責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有感地震50多萬次
B、造成破壞的有1000次左右
C、造成嚴重災害的有十幾次至二十次
D、80%發(fā)生在歐亞地震帶
A、南美洲的智利、秘魯
B、北美洲的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等國家的西海岸
C、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以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新西蘭
D、印度等國家和地區(qū)
A、建筑物的破壞
B、火災、水災、海嘯
C、瘟疫
D、地面破壞
A、先救近后救遠
B、先救易后救難
C、先救青壯年和醫(yī)務人員,以增加幫手
D、先搜救危重人員
A、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8.2級地震
B、1976年7月28日中國唐山7.6級地震
C、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8.1級地震
D、1988年12月7日亞美尼亞7.0級地震
最新試題
應對較大地震災害,啟動2級響應。()
地面沉降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地面標高損失。()
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qū),一般情況極震區(qū)不是震中所在的地區(qū)。()
對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居民,不可以實施避險移民搬遷。()
稀性泥石流,以水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體物質占10-50%,有很大分散性。()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開發(fā)利用地下流體資源(地下水、石油、天然氣等)、開采固體礦產(chǎn)、巖溶塌陷、軟土地區(qū)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固結沉降等。()
發(fā)現(xiàn)泥石流后,要馬上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邊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動方向走。()
地震過后房內(nèi)人員應無組織、無秩序地迅速撤離已遭破壞的建筑物。()
地災救援的基本程序:劃出警戒范圍→撤出范圍內(nèi)的所有無關人員→生命探測儀進行生命探測→根據(jù)生命探測情況制定救援方案。()
采空沉降,因地下大面積采空引起頂板巖(土)體下沉而造成的地面碟狀洼地現(xiàn)象。中國出現(xiàn)的地面沉降的城市較少。()